www.bdjz.com
返回首页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网站地图 | English | Portugal
搜索
新闻中心
集团新闻
行业新闻
产品新闻
媒体新闻
 
当前位置: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>> 新闻中心 >> 媒体 >> 浏览文章
动物异常行为不能“预测”地震
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佚名 日期:2012年09月20日 访问次数:
 

      动物行为异常是地震发生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。动物行为可能跟地震有相关性,但未必具备因果性。而我们需要承认这些现象跟地震的关联,也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协助地震预报。
      海城地震
      辽宁海城大地震是发生在中国辽宁省海城、营口县附近的7.3级大地震,时间是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,因为预报措施比较成功,这次地震共造成8.1亿元的经济损失。
      辽宁海城大地震是发生在中国辽宁省海城、营口县附近的7.3级大地震...
      地震前兆
     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,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,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、加强的过程中,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、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、地电、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,地下水位、水化学、动物的异常行为等。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、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(也称地震异常)。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。
     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,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,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、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、地电、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,地下水位、水化学、动物的异常行为等。
      地震预警
     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,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,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,以减小当地的损失。“地震预警”并非“地震预报”,两者不属同一概念。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、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;而“地震预警”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、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,也称作“震时预警”。
     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,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,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,以减小当地的损失。
 
      英美研究人员借助实验室测试发现,在地震前夕,地壳岩石会释放带电粒子,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,改变动物生活环境,促使动物可以感受到地震的到来。
      地震会导致动物行为异常
      关于动物行为异常跟地震的联系,我们需要承认的一点是两者之间具备相关性。动物行为异常我们称之为“宏观异常现象”。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的地震,都有动物异常行为发生。

      例如: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.3级地震前一、二个月观察到很多宏观异常现象,如1974年12月在辽阳、本溪、鞍山、大连、沈阳、锦州等地开始出现大量地下水与动物异常;1975年2月2日盘锦某乡一群小猪在圈内相互乱咬,19只小猪的尾巴被咬断,2月4日震前千山鹿场梅花鹿撞开厩门冲出厩外,岫岩县石岭村一头公牛傍晚狂跑狂叫,岫岩县清峰村一只母鸡在太阳落山时飞上树顶就不下来进窝等等。

      很多震前动物异常行为都是因此而发生的。在大地震来临之前,会有多次规模很小的前震,这些频繁发生的前震可能惊扰了那些对震动敏感的动物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辽宁海城里氏7.3级地震是世界上截至目前唯一一次没有争议、具有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的成功预报。这次成功的预报正是建立在对频繁发生的前震的监测上,而不是后来流传甚广的动物异常行为报告。
      地震前兆
      地震前兆是地震发生前,出现的异常现象。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、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、地电、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,地下水位、水化学、动物异常行为。

      动物异常行为未必意味着会发生地震
      动物行为异常跟地震发生未必就具备“因果性”。据资料记载2002年5-6月,四川省凉山州地区出现较多的宏观异常现象,在西昌、普格、冕宁、宁南等地共出现80多起,其中到现场落实的就有40多起。这些现象中有泉池水变混,溶洞水流量剧减,井水自溢自喷,老鼠成群搬家或在庙中一夜相互撕杀,燕子夜宿电线上不归巢,一些不明种属的透明蠕虫绞成一股粗2-3cm,长达几米的绳状群体由地下爬出后“集体”迁移等等。

      这些现象日渐增多,由5月中旬的每日仅1-2起,到6月上旬最多时达每日20起,到6月10日晚10时20分左右在西昌市的邛海出现半夜鱼跳“龙门”的异常,在长约3千米宽超百米的水面上,有成千上万条鱼蹦出水面,蹦高大者可达3-4m,当鱼船穿过该区查看时,落在船上的鱼竟有几百斤之多。于是作者曾提出:“未来一周内,在当地有可能发生大于6级地震”的预测意见。但预测中的地震并未发生,各类宏观异常也几天后全部消失。这次异常可能只是一次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的反映。
美国等研究机构已放弃用动物预测地震
      19世纪70年代,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曾经发起过关于动物异常反应与地震的研究,结果是“没有找到二者间可信的联系”。事实上,很多动物在地震来临时的异常表现,不过是一种对震动的惊惧反应。很多大地震来临之前,会有多次规模很小的前震,这些频繁发生的前震可能惊扰了那些对震动敏感的动物。

      很多动物拥有比人类敏感的多的感觉系统,很多动物,尤其是穴居动物的对震动十分灵敏。蝰蛇可以感知红外线;大象和鲸可以感知次声波;狗不但嗅觉灵敏,更可听见超声波。这种情况下一些特殊的情况或震动都会引发动物异常行为的发生,未必就是地震。

     另外,美国和英国研究人员借助实验室测试发现,在地震前夕,地壳岩石会释放带电粒子,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,改变动物生活环境,促使动物可以感受到地震的到来。这些带电粒子能够穿透周围岩石,当它们抵达地球表面时,与空气发生反应,使空气中分子带电,变成离子。从医学角度看,空气中阳离子令人产生头疼、恶心感,促使动物体内血清素这种压力激素水平上升。带电粒子能与水发生反应,将水分子变成过氧化氢。这一化学反应可能影响溶解在水池中的有机物,将无害的有机物质变成对水生动物有害的物质(《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》)。
     结语:动物异常行为的原因非常复杂,有些涉及到气候、有些是跟生命周期等有关系;尽管动物对地质变化等反应较为敏感,但也只能说明动物行为异常是地震发生的“必要但非充分条件”。(出品 | 《百科•求知》 2012.09.14)
 

 
上一篇:打造全国家禽制剂第一供应商
下一篇:没有了
Copyright 2006-2008 Powered by 冀中药业(集团)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主办单位:冀中药业(集团)有限公司 冀ICP备05003995号 技术支持:尚武科技